每个人都应该是一个节点,欢迎来到我的节点,话题可能覆盖编程、效率、音乐、ACGN与一些公共讨论。希望我的自说自话不是无病呻吟,能多少帮到你 ☺️
请假羞耻
《过劳死:这份工作比命还重要》里,很好的描写了劳工在每日的重复中丧失判断力的过程:
>工作太辛苦的话可以休假,也可以辞职。刚开始工作身心状态良好的时候,你是可以看到这些选项的。然而,做出决断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。失去收入来源、不想让父母担心、没找到下一份工作,各种各样的理由会让你忍气吞声地干下去,于是过劳,视野越来越狭窄,不知不觉就窄到让人忘记了还有继续工作以外的选项。结果,没办法逃离现在的生活,会被‘死了就舒坦了’这样的想法困住……有很多人在听到过劳自杀的事件时,可能会想‘累得要死不如直接辞职’。但黑暗的可怕之处其实在于,它会让人失去正常的判断力。
昨天,也就是周天晚上,我做了一场梦,梦到自己请了一天假,回到了老家,父母在我身边,我去野地里奔跑,我去见我所爱之人,即使短短一天,在梦里就像是永恒。
辗转反侧后,我再次醒来,6点半,时间已经不早,忙碌的一周即将开始,今天的工作不知道是什么,赶早八,吃午饭,加班,回家,重复五次,得两日安寝。没有时间关照自己的身体,来不及做一点自己的事情。
我拿起自己的手机,在科室群聊框中,写下了因身体不适的请假讯息,我并不常请假,这种羞耻感从未如此强烈,没有我项目就会被拖累,我会被扣上「待改进」的帽子,丧失收入,找不到下份工作。腰痛好像还不那样强烈,要好上不少。总之,我劝自己早点出门。
时间一点点过去,我发现自己已经犹豫了 30 分钟,转念想,当年上学也有这样的时候,听不进学校老师的课,请假一个人在图书馆里自习,那是为数不多,自由的时光。
我觉得自己需要这样的时间,逃离一切的时间,即使我浪费了周六日两天的时间,我仍然需要停下来的时间,我有大量的 todo list 没有做,想学日语的心还没有死,想做的事情一件还没有做。我需要停下来,给我的腰突放个假,好好想想接下来要怎么做。
我按了发送键,把手机丢在了一边。
一些讨论:
* https://v2ex.com/t/1011716
* https://v2ex.com/t/1034546
#请假
《过劳死:这份工作比命还重要》里,很好的描写了劳工在每日的重复中丧失判断力的过程:
>工作太辛苦的话可以休假,也可以辞职。刚开始工作身心状态良好的时候,你是可以看到这些选项的。然而,做出决断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。失去收入来源、不想让父母担心、没找到下一份工作,各种各样的理由会让你忍气吞声地干下去,于是过劳,视野越来越狭窄,不知不觉就窄到让人忘记了还有继续工作以外的选项。结果,没办法逃离现在的生活,会被‘死了就舒坦了’这样的想法困住……有很多人在听到过劳自杀的事件时,可能会想‘累得要死不如直接辞职’。但黑暗的可怕之处其实在于,它会让人失去正常的判断力。
昨天,也就是周天晚上,我做了一场梦,梦到自己请了一天假,回到了老家,父母在我身边,我去野地里奔跑,我去见我所爱之人,即使短短一天,在梦里就像是永恒。
辗转反侧后,我再次醒来,6点半,时间已经不早,忙碌的一周即将开始,今天的工作不知道是什么,赶早八,吃午饭,加班,回家,重复五次,得两日安寝。没有时间关照自己的身体,来不及做一点自己的事情。
我拿起自己的手机,在科室群聊框中,写下了因身体不适的请假讯息,我并不常请假,这种羞耻感从未如此强烈,没有我项目就会被拖累,我会被扣上「待改进」的帽子,丧失收入,找不到下份工作。腰痛好像还不那样强烈,要好上不少。总之,我劝自己早点出门。
时间一点点过去,我发现自己已经犹豫了 30 分钟,转念想,当年上学也有这样的时候,听不进学校老师的课,请假一个人在图书馆里自习,那是为数不多,自由的时光。
我觉得自己需要这样的时间,逃离一切的时间,即使我浪费了周六日两天的时间,我仍然需要停下来的时间,我有大量的 todo list 没有做,想学日语的心还没有死,想做的事情一件还没有做。我需要停下来,给我的腰突放个假,好好想想接下来要怎么做。
我按了发送键,把手机丢在了一边。
一些讨论:
* https://v2ex.com/t/1011716
* https://v2ex.com/t/1034546
#请假
我的硬盘也是 SN580 2T,完美中招,赶紧去 https://support-en.sandisk.com/app/products/product-detailweb/p/8878 下载了 Dashboard,更新到了最新的驱动。
最新驱动对应:
SN770/SN770M →
731130WD
SN580 →
281050WD
SN5000 →
291020WD
本次的主要原因是 HMB / Host Memory Buffer / 主机内存缓存,是一项运用在无缓盘上,为降低功耗、成本、尺寸,利用主机的 DRAM 代替硬盘的 DRAM。此次 Windows 24H2 为这些硬盘设置了 >64MB 的大小的空间(200MB),当硬盘无法处理这种情况,就会写入失败,最终导致 BSOD。
https://community.wd.com/t/windows-24h2-wd-blue-screens/297867/18
亏欠
Telegram
YouTube
Netease Music
Zlib
Github
Githack CDN
Logseq
V2EX
Gmgard
SouthPlus
这里只包含了一些互联网平台,其他的一小部分,我也写在了 https://blog.bgzo.cc/thank-you-guys.html, 现实生活中有大量需要我道谢的事情,我是知道的,但因为我本人内敛到有时候害怕与人接触的性格,一些话实在是没有办法传递过去,写下来是我自以为是的挣扎,我希望你们有一天能看到,当然我知道我这样的做法有问题,但我暂时也只能这样做。
抱歉,但我真的很感谢你们。
#捐助 #无能
Telegram
YouTube
Netease Music
Zlib
Github
Githack CDN
Logseq
V2EX
Gmgard
SouthPlus
这里只包含了一些互联网平台,其他的一小部分,我也写在了 https://blog.bgzo.cc/thank-you-guys.html, 现实生活中有大量需要我道谢的事情,我是知道的,但因为我本人内敛到有时候害怕与人接触的性格,一些话实在是没有办法传递过去,写下来是我自以为是的挣扎,我希望你们有一天能看到,当然我知道我这样的做法有问题,但我暂时也只能这样做。
抱歉,但我真的很感谢你们。
#捐助 #无能
那些试图用 GitHub Gist 存储密钥的朋友,需要知道Secret gists 一点都不 private 😳
https://docs.github.com/en/get-started/writing-on-github/editing-and-sharing-content-with-gists/creating-gists
#Github #Privacy #隐私
https://docs.github.com/en/get-started/writing-on-github/editing-and-sharing-content-with-gists/creating-gists
#Github #Privacy #隐私
国产化、信创与文化自信
刚刚给 LogSeq 插件 https://github.com/shady2k/logseq-inbox-telegram-plugin/pull/44 提 PR 的时候,看了作者本人的自我介绍 https://shady2k.ru/aboutme/ ,有点触动。
14 年从业,十年经验,是一位俄罗斯的大佬,他写:
>拥有使用 Github Actions 和 Gitlab 实施 CI/CD 管道的经验
突然想起去年面试君正、包钢这类能源企业时,面试官拿起我的简历,因为没有用市面上的模板,当着全面试人的面,以他口中说的排版简陋、颜色单一、没有证件照等反面教材羞辱我。包括面试过程毫无掩饰的优越感,让我十分印象深刻。
这两年中美脱钩,我从业的公司,也正在把大量的依赖迁移到国产,这是大趋势。我们知道,所谓的国产,可能就是 Fork -> Replace -> Rebuild -> Compiler,时刻兼容上游修改的同时,添加更多国内客制化的需求进去,比如各家舆情审查,内容和谐审查等,至少我觉的就是这么回事。
而我总是跟着国外的教程文档,一步一步过河,踩坑,产品也只用国外,尽量不碰国产。如果我再在国内面试时,又被面试官揪起来问,为什么没有用金蝶、用友、东方通、码云、麒麟、龙芯、容器云的产品,我会不会再次破防崩溃?
因为产品对口,完全没有适应成本,这我也能理解,但是我更害怕的是,如果我长期浸泡在国内市场,我整个人的技术栈和经验,也会完全跟着国产化,靠自己跟着前沿大佬学习,实在是有太大的阻力,我也不能像北欧那些高福利国家那样,拿着低保去写代码,暂时我还是得在这里谋生,所以除了寄出更多的时间来滚社区外,还真一点办法都没有。
Okey,话讲完了,标题起得很大,我没有信心能讲出来很深的话题,想说一句妄论朝政的话就是,文化自信并不等于文化脱钩,文化自信更不是帝制复辟。我知道的是,我们正走在一条越来越窄的路,整个环境也变得瞒上欺下,虚伪无比,而你我可能就在当年疫情封控的大巴上,像早见在 https://hayami.typlog.io/bus 写的那样:
>就像原罪一样,我们生下来就在那辆无处可逃的大巴上,往后用尽一生的力气,也只是驶向一片白茫茫的无依之地。
#信创 #润
刚刚给 LogSeq 插件 https://github.com/shady2k/logseq-inbox-telegram-plugin/pull/44 提 PR 的时候,看了作者本人的自我介绍 https://shady2k.ru/aboutme/ ,有点触动。
14 年从业,十年经验,是一位俄罗斯的大佬,他写:
>拥有使用 Github Actions 和 Gitlab 实施 CI/CD 管道的经验
突然想起去年面试君正、包钢这类能源企业时,面试官拿起我的简历,因为没有用市面上的模板,当着全面试人的面,以他口中说的排版简陋、颜色单一、没有证件照等反面教材羞辱我。包括面试过程毫无掩饰的优越感,让我十分印象深刻。
这两年中美脱钩,我从业的公司,也正在把大量的依赖迁移到国产,这是大趋势。我们知道,所谓的国产,可能就是 Fork -> Replace -> Rebuild -> Compiler,时刻兼容上游修改的同时,添加更多国内客制化的需求进去,比如各家舆情审查,内容和谐审查等,至少我觉的就是这么回事。
而我总是跟着国外的教程文档,一步一步过河,踩坑,产品也只用国外,尽量不碰国产。如果我再在国内面试时,又被面试官揪起来问,为什么没有用金蝶、用友、东方通、码云、麒麟、龙芯、容器云的产品,我会不会再次破防崩溃?
因为产品对口,完全没有适应成本,这我也能理解,但是我更害怕的是,如果我长期浸泡在国内市场,我整个人的技术栈和经验,也会完全跟着国产化,靠自己跟着前沿大佬学习,实在是有太大的阻力,我也不能像北欧那些高福利国家那样,拿着低保去写代码,暂时我还是得在这里谋生,所以除了寄出更多的时间来滚社区外,还真一点办法都没有。
Okey,话讲完了,标题起得很大,我没有信心能讲出来很深的话题,想说一句妄论朝政的话就是,文化自信并不等于文化脱钩,文化自信更不是帝制复辟。我知道的是,我们正走在一条越来越窄的路,整个环境也变得瞒上欺下,虚伪无比,而你我可能就在当年疫情封控的大巴上,像早见在 https://hayami.typlog.io/bus 写的那样:
>就像原罪一样,我们生下来就在那辆无处可逃的大巴上,往后用尽一生的力气,也只是驶向一片白茫茫的无依之地。
#信创 #润
这是一个长期的清单,主要维护闲暇时间造着玩的东西,分享出来,博君一笑 😊
Telegram Channel
Gallery: @bgzoMeme
RSS Reader: @bgzoRss
Mirror
Channel: cast.bgzo.cc
RSSHub: rsshub.bgzo.cc
Yacd: aclash.bgzo.cc
Clash Dashboard: clash.bgzo.cc
Website
Blog: blog.bgzo.cc
Wiki build with Logseq : logseq.bgzo.cc
Base64 Convert Online: base64.bgzo.cc
Not longer maintain:
One Sentence: one.bgzo.cc
Telegram Channel
Gallery: @bgzoMeme
RSS Reader: @bgzoRss
Mirror
Channel: cast.bgzo.cc
RSSHub: rsshub.bgzo.cc
Yacd: aclash.bgzo.cc
Clash Dashboard: clash.bgzo.cc
Website
Blog: blog.bgzo.cc
Wiki build with Logseq : logseq.bgzo.cc
Base64 Convert Online: base64.bgzo.cc
Not longer maintain:
One Sentence: one.bgzo.cc
但是妈妈,我弄丢一切吗?
像你年轻的时候一样,丢掉了画画和长发
也许所有的日子都会过去,但不会被遗忘
by
https://www.youtube.com/watch?v=LkZvPlDIvIg
像你年轻的时候一样,丢掉了画画和长发
也许所有的日子都会过去,但不会被遗忘
by
厨子和戏子
(南京) #BGMhttps://www.youtube.com/watch?v=LkZvPlDIvIg
你可能会用到的机器人
聚合 ⇒ @junction_bot
追番 ⇒ @AnimeNepbot
音乐 ⇒ @VmomoVBot
网盘 ⇒ @WangPanBOT
喜欢 ⇒ @like
合租 ⇒ @hezu1bot / @daixiahu_bot
搜书 ⇒ @zlibrary2bot (zlib需赞助) / @sosdbot
识图 ⇒ @soutubot (ACG) / @javdbbot (JAV)
Meme ⇒ @Stickerdownloadbot / @stickerset2packbot
Copilot (需外区手机号) ⇒ @CopilotOfficialBot
id 提取 ⇒ @userinfobot
搜索 ⇒ @So1234Bot / @SearcheeBot / @tg_chs_bot / @sssoou_bot / @PolarisseekBot / @jisou / @zh_secretary_bot / @msg_index_bot / @Shokichanbot
RSS ⇒ @bgzoRssBot
#索引 #Index
聚合 ⇒ @junction_bot
追番 ⇒ @AnimeNepbot
音乐 ⇒ @VmomoVBot
网盘 ⇒ @WangPanBOT
喜欢 ⇒ @like
合租 ⇒ @hezu1bot / @daixiahu_bot
搜书 ⇒ @zlibrary2bot (zlib需赞助) / @sosdbot
识图 ⇒ @soutubot (ACG) / @javdbbot (JAV)
Meme ⇒ @Stickerdownloadbot / @stickerset2packbot
Copilot (需外区手机号) ⇒ @CopilotOfficialBot
id 提取 ⇒ @userinfobot
搜索 ⇒ @So1234Bot / @SearcheeBot / @tg_chs_bot / @sssoou_bot / @PolarisseekBot / @jisou / @zh_secretary_bot / @msg_index_bot / @Shokichanbot
RSS ⇒ @bgzoRssBot
#索引 #Index
Hello world again. 🥳
表达是会上瘾的,倾尽全力倒出大脑这一刻混乱的想法,大脑总会有一段时间一片空白,像是做了全麻,甚至有种重生的错觉。我在一次又一次和想象中不存在的读者对话,已经忘了这是第几轮回。
时间线会收束,毫无例外地,每次等激情褪去,文字也无人发现。我会趁机会删除频道,权当无事发生。
这是又一次的尝试。我希望把它当成一种最小单位的社交媒体。
遗憾的是,社交媒体也没有银弹。无审查、高匿名、高可用、低创作限制的平台几乎不存在。TG 正也变得岌岌可危。最开始我用国内传统的媒体,慢慢我就发现,我并不是在创作,而是在和各家审核机器周旋。有时候我赢了,我开心的不得了,我以为底线就在这。但更多的时候,内容还是被删除了。知乎的审查别具一格,它会发送一份备份过来,再进行删除。可别家就不一样了,有时候连个通知都没有。
慢慢我就发现,整个民族畸形的语言习惯就是整个审查体系的代价。不同缩写,不打666就不会说话,见名知意更是不可能。
后来我用 Twitter、用 Facebook、用 IG,也在马斯克收购推特后,跟着一大波用户迁移到了 Mastodon,当时 https://mastodon.social 的网络波动也有我的一份推波助澜。
联邦宇宙听起来非常美好,但发现内容简直是一场噩梦,因为绝大多数用户并不会刻意管理 Hashtag,最终,你浏览到的,都是关联了上百行 Hashtag 的垃圾内容。创始人最开始的防网暴的设计非常理想主义,但用户并不 care 你的设计理念。他们只想要一个开箱即用的产品。
再来,就是内容创作的质量普遍较低,用户偏少,我关注的寥寥几人,绝大多数是通过搜索推特名字、其他博主友情链接来的。
我长期使用的实例 o3o.ca,因为迟迟不接入 Threads,并且屏蔽了大量的实例,加上上述两场噩梦。于是,我转向用起了 Bluesky。
相似地,这里同样没有多少让我感兴趣的账号。算法的缺位也让推文的半衰期变得极短。但在搜索上和长毛象不同,蓝天算得上全文搜索,内容发现上要好上不少。
最致命的是,300 字的限制直接导致了创作焦虑,是的,没人讨厌TLDR。但这强行把内容创作塑造成了 300字符的 brief 创作。你只能试图一遍又一遍压缩自己的语言。有人说可以通过threads 解决问题,但蓝天缺少推特写Threads 的写作体验,真正用起来就相当割裂。请问,今夕是何年?
有时候我觉得去中心化的唯一好处,就是你可以用 RSS 重新 Follow迁移的表达者们,从而避免注册一个账号来浪费你宝贵的时间。
希望这次我可以坚持久一点。
#去中心化 #社交媒体 #软件设计
#Decentralization #SocialMedia #SoftwareDesign
表达是会上瘾的,倾尽全力倒出大脑这一刻混乱的想法,大脑总会有一段时间一片空白,像是做了全麻,甚至有种重生的错觉。我在一次又一次和想象中不存在的读者对话,已经忘了这是第几轮回。
时间线会收束,毫无例外地,每次等激情褪去,文字也无人发现。我会趁机会删除频道,权当无事发生。
这是又一次的尝试。我希望把它当成一种最小单位的社交媒体。
遗憾的是,社交媒体也没有银弹。无审查、高匿名、高可用、低创作限制的平台几乎不存在。TG 正也变得岌岌可危。最开始我用国内传统的媒体,慢慢我就发现,我并不是在创作,而是在和各家审核机器周旋。有时候我赢了,我开心的不得了,我以为底线就在这。但更多的时候,内容还是被删除了。知乎的审查别具一格,它会发送一份备份过来,再进行删除。可别家就不一样了,有时候连个通知都没有。
慢慢我就发现,整个民族畸形的语言习惯就是整个审查体系的代价。不同缩写,不打666就不会说话,见名知意更是不可能。
后来我用 Twitter、用 Facebook、用 IG,也在马斯克收购推特后,跟着一大波用户迁移到了 Mastodon,当时 https://mastodon.social 的网络波动也有我的一份推波助澜。
联邦宇宙听起来非常美好,但发现内容简直是一场噩梦,因为绝大多数用户并不会刻意管理 Hashtag,最终,你浏览到的,都是关联了上百行 Hashtag 的垃圾内容。创始人最开始的防网暴的设计非常理想主义,但用户并不 care 你的设计理念。他们只想要一个开箱即用的产品。
再来,就是内容创作的质量普遍较低,用户偏少,我关注的寥寥几人,绝大多数是通过搜索推特名字、其他博主友情链接来的。
我长期使用的实例 o3o.ca,因为迟迟不接入 Threads,并且屏蔽了大量的实例,加上上述两场噩梦。于是,我转向用起了 Bluesky。
相似地,这里同样没有多少让我感兴趣的账号。算法的缺位也让推文的半衰期变得极短。但在搜索上和长毛象不同,蓝天算得上全文搜索,内容发现上要好上不少。
最致命的是,300 字的限制直接导致了创作焦虑,是的,没人讨厌TLDR。但这强行把内容创作塑造成了 300字符的 brief 创作。你只能试图一遍又一遍压缩自己的语言。有人说可以通过threads 解决问题,但蓝天缺少推特写Threads 的写作体验,真正用起来就相当割裂。请问,今夕是何年?
有时候我觉得去中心化的唯一好处,就是你可以用 RSS 重新 Follow迁移的表达者们,从而避免注册一个账号来浪费你宝贵的时间。
希望这次我可以坚持久一点。
#去中心化 #社交媒体 #软件设计
#Decentralization #SocialMedia #SoftwareDesign